English

在交流中走向繁荣

感受“九五”巨变
2000-10-11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杨光 我有话说

世界高水准的演出、展览,近几年正日益被人们所关注。

’96中国国际交响年,法国国家交响乐团、美国费城交响乐团、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、奥地利维也纳爱乐乐团等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团应邀来华演出。之后,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也应邀来华。

’98中国国际美术年,我们欣赏到包括“俄罗斯列维坦及同时代风景画展”在内的10个有代表性的外国展览。

1999年,美国国家交响乐团、日本宝剧团、英国皇家芭蕾舞团、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基洛夫芭蕾舞团等世界一流的艺术团纷纷来华。

“2000相约北京”联欢活动呈现在北京观众面前的不仅是高水准的民族艺术,还有丹麦皇家芭蕾舞团的经典之作《巨人错婚记》、蒙特卡罗芭蕾舞团的《罗米欧与朱丽叶》、韩国芭蕾舞团精彩的《芭蕾舞会》、日本鼓童演奏团、缅甸艺术团、苏格兰风笛演奏团、维也纳联合歌剧院等世界24个国家的34个著名艺术团体的精彩演出。

“九五”期间,由文化部主办、中国对外演出公司协办的两届“亚洲艺术节”是文化市场的亮点。首届“亚洲艺术节”,来自亚洲8个国家的10个艺术团体,体现了亚洲多元化的艺术。1999年的第二届亚洲艺术节与第一届有所不同,来自亚洲9个国家的15个艺术团体分别在全国16个城市登场。

据统计,“八五”期间的1994年经文化部批准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为336起5600人次;1997、1998、1999年三年经文化部批准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平均为1642起21163人次。2000年上半年的交流项目数量,已经远远超过1994年全年的交流项目数量。

今天,我们能够欣赏到如此众多世界一流的演出,与把文化真正纳入市场密不可分。文化部外联局局长李刚说:“我国文化市场已经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,以民间交流为主体,以市场运作、商业和有偿交流为杠杆的多渠道、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。邀请外国的文化及艺术团体来华演出或展览时,在以社会效益为前提的同时一定要保障世界一流的水准。我们还组织一些国际性的文化交流,请一些有民族特色的国家艺术团来华演出,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舞台,供他们展示本民族的艺术。”

1996年我国在英国、法国、瑞士等举办了高水平展览,吸引了近80万人参观;1997年,由杂技、锣鼓团、民间手工艺团、京剧组成的中国艺术团参加了“以中国为主题国”的美国休斯敦国际艺术节,并在俄罗斯成功举办了“中国文化节”;1999年,中央民族乐团赴奥地利、德国、丹麦巡演,同年9月两个中国京剧团(梅兰芳京剧团、山东京剧团)及中国交响乐团组成的中国艺术团’99东瀛行,共同形成一道中日文化交流的靓丽风景。今年的“中华文化美国行”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。李刚局长强调:“在引进吸收世界一流艺术的同时,一定要把我们的民族文化和艺术精品积极地传播到世界各个国家。”

对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

我国目前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、上千个外国和国际文化组织保持往来,与外国签订文化协定123个,文化交流计划430个,在78个国家的使领馆设有文化处(组)89个,在非洲两个国家开办了“中国文化中心”。

截至1999年,我国艺术家在各类国际艺术比赛中获得金奖38个、银奖26个、铜奖15个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